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

阿母演電影(三)

阿母演電影(三)

就在台語片殺青這年,兩部有關釋迦佛祖的傳記電影同步上映打擂台,看你說日語,還是看我說台語,《釋迦》與《釋迦傳》在各戲院大車拚。民國五十一年七月一日,《民聲日報》刊出的電影廣告即有兩大巨片同場較勁,此時台中戲院打出號外「釋迦,今天最後一天,決不再延,未看觀客良機勿失」,日片主角「蓋世紅星」本鄉功次郎、「菲島影后」却莉蘇麗絲,暨臨時演員十萬人;台南中華戲院、新竹國際、新世紀戲院,則聯映台語片《釋迦傳》,而男女主角由何玉華、白蘭領軍,動員臨時演員五百人。此時距離兩部電影上映的時間剛滿一個月。


日語片和台語片同時上映打對台,圖為屏東市戲院民國五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廣告


不過台灣製片公司的小聰明頗有遠見,技高一籌的將《釋迦傳》拆成上下兩部「誕生篇」與「完結篇(說法篇)」,除了炒熱市場,也延長了電影生命期,甚至金門的戲院後來也加入院線放映,民國五十二年一月八日,金門島的海光戲院廣告就打出連映八天。


民國五十一年八月十八日屏東市大宮戲院上映《釋迦傳完結篇》最後一天廣告

不僅如此,當時的「釋迦」電影大戰連帶波及掌中布袋戲觀賞人口,民國五十一年十二月二日,正五洲掌中戲在屏東市南都戲院推出日演《文武12賢魂斷八仙海》、夜演《新釋迦傳》,除了電影雙語對峙方興未艾,掌中戲也加入戰局瓜分票房,那一年,釋迦的故事輪番上演,對台灣人而言,已是耳熟能詳的話題了。



在彰化,日語片《釋迦》率先推出,不久台語片也巡迴到彰化上映

可能阿母的整體造型頗有台語片演員的神韻,導演梁哲夫還詢問過阿母想不想踏入電影界做演員演電影,不過傳統觀念作祟,阿公一聽就斬釘截鐵的說,如果去演戲就打斷阿母的雙腳,在民風未開的五十多年前,演戲並不被看好也看不起,多數人仍認為「戲仔」是屬於三教九流的行業,哪知,今天這門工作轉變之大,可是「巨星」、「紅星」、「明星」的尖叫著。

這,就是阿母演電影的故事。



台語片《釋迦傳》也在同年九月二十日在彰化萬芳戲院上映


Pubu電子書城推廣連結


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

阿母演電影(二)

阿母演電影()

1962年,阿母正值雙十年華。以彰化為主場景的拍攝工作如火如荼進行中,劇組對臨時演員亟為需要,那年頭有額外工作收入何樂不為,阿母也跟著朋友去試鏡參了一腳。或許導演有意模仿希臘悲劇的結構,場景中安排了唱詩班,據阿母言,詩班的規模不大,撿選了幾位稱得上容貌姣好的淑女,以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裝扮出場,阿母回憶的印象中有點類似七仙女的角色,被安排在某場戲中獻唱詩歌。個人猜想,這群仙女有可能象徵主角釋迦摩尼的良知救贖;或可能主角正面臨信心動搖或意志抉擇的掙扎或勇氣,當仙女般天籟揚起時,以加強推動觀眾的感動;又或者作為主角釋迦摩尼修行得道成佛的背景音樂,仙女們的歌聲出現在旁白外,成為仙女下凡護法的情節之一……不過心想還好,阿母飾演的角色不是誘佛的魔女們。總之,阿母與幾位同齡女郎,並排在舞台上,目光望向遠方,口中傳唱梵音,彷彿俯視人間疾苦的女神們。


仙女一行翩翩下凡,阿母(右二)也在其中之一

稍早前一年1961年,日本東京大映影業公司籌拍了一部歷史大劇《釋迦》(しゃか),堪稱是代表日本首部70釐米寬螢幕的大片,但由於題材敏感,準備上映前卻遭亞洲五個佛教國家包括日本當地佛教團體之抗議,據載因為影片內容有不符釋迦一生的劇情,因此向日本外相和電影公司提出修剪抗議。經過爭議與修片後,《釋迦傳》如期上映,除了歐美等國家,台灣也在1962年進口播映,當時票房極佳,據報導,日本片商收入高達7億日圓左右。



日片《釋迦》拍攝一波三折,不過上映後仍非常賣座,台灣也進口播映。
圖為《民聲日報》電影廣告

正如同今天的賣座大片,只要票房衝高就該當有續集或模仿作品,或許台灣的金獅電影公司看到日片開出紅盤,當年也不落人後,趕在日片抵達台灣上映前不久,開拔大隊人馬,浩浩湯湯的進駐彰化市,演員皆一時之選,有白蘭、何玉華、龍松、陳劍明、康平、陳淑芳、戽斗等聯合演出,更創下片長三小時的長篇本事,且以剛流行的電影科技新藝綜合體拍攝,臨時演員超過五百人支援(阿母也算其中之一),報導揭示,不論攝製、演技、服裝道具等創下台語片空前記錄。這年,阿母參與拍攝的電影,沒錯,片名也稱「釋迦」,即《釋迦傳》,導演梁哲夫。


白蘭合成在鏡頭前,背景有飾演釋迦王子的男主角正演出騎馬射箭的一場戲,那是在彰化市拍攝即將殺青前的大場面調度。圖為《中央日報》民國五十一年四月二十九日報導劇組拍攝情況之劇照


Pubu電子書城推廣連結